断奶仔猪的管理,特别是断奶后的第1周,是仔猪管理环节的“重中之重”,因为断奶是仔猪自出生后的最大应激因素。仔猪断奶后的饲养管理技术直接关系到仔猪生长发育迟缓、仔猪腹泻、发生水肿病,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。
一、断奶仔猪易出现的问题
断奶意味着仔猪不再通过母乳来获取食物。仔猪需要一个适应过程(一般为1周),这就是通常所说的“断奶关”。这期间若饲养管理不当,仔猪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。
· 生长倒扣
断奶仔猪由于断奶应激,断奶后的几天内食欲较差,采食量不够,造成仔猪体重不会增加,反而会下降。往往需1周时间,仔猪体重才会重新增加。
· 仔猪腹泻
断奶仔猪通常会发生腹泻,表现为食欲减退,饮欲增加,排黄绿稀粪。腹泻开始时尾部震颤,但直肠温度正常,耳部发绀。死后解剖可见全身脱水,小肠胀满。
· 发生水肿病死亡
仔猪水肿病多发生于断奶后的第2周,发病率一般为5%-20%,死亡率可达100%。表现为震颤,呼吸困难,运动失调,数小时或几天失死亡。尸检可见胃内容物充实,胃大弯和贲门部粘膜水肿,腹股沟浅淋巴结、肠系膜淋巴结,肿大,眼睑和结肠系膜水肿,血管充血和脑腔积液。
二、发生机制
· 仔猪生理特点
仔猪整个消化道发育最快的阶段是在20-70日龄,说明3周龄以后因消化道快速生长发育,仔猪胃内酸环境和小肠内各种消化酶的浓度有较大的变化。
仔猪出生后的最初几周,胃内酸分泌十分有限,一般要到8周以后才会有较为完整的分泌功能。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8周龄以前断奶仔猪对日粮中蛋白质的充分消化。哺乳仔猪因母乳中含有乳酸,使胃内酸度较大,即pH值较小。仔猪一经断奶,胃内pH值则明显提高。
仔猪消化道内酶的分泌量一般较低,但随消化道的发育和食物的刺激而发生重大变化。其中碳水化合物酶、蛋白酶、脂肪酶会逐渐上升。
· 仔猪的免疫状态
新生仔猪从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,在1日龄时母源抗体达最高峰,然后抗体滴度逐渐降低。第2-4周龄母源抗体滴度较低,而主动免疫也不完善,如果在此期间断奶,仔猪容易发病。
· 微生物区系变化
哺乳仔猪消化道的微生物是乳酸菌,它可减轻胃肠中营养物质的破坏,减少毒素产生,提高胃肠粘膜的保护作用,有力地防止因病原菌造成的消化紊乱和腹泻。乳酸菌最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繁殖。断奶后,胃内pH值升高,乳酸菌逐渐减少,大肠杆菌逐渐增多(pH为6-8时环境中生长),原微生物区系受到破坏,导致疾病发生。
· 应激反应
仔猪断奶后,因离开母猪,在精神和生理上会产生一种应激,加之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,对新环境不适应,如舍温低、湿度大、有风,以及房舍消毒不彻底,从而导致仔猪发生条件性腹泻。
三、预防
· 断奶后1周:
每500kg饮水中添加肠安败毒—黄芩解毒散400g+倍力生--北芪五加可溶性粉200g,同时补充必要的电解质,预防脱水。
· 喂完1周后:
每1000kg饮水或每500kg料中添加倍力生--北芪五加可溶性粉200g,连用7-10天。
· 转群:
每1000kg饮水或每500kg料中添加倍力生--北芪五加可溶性粉200g,连用7-10天。
注:通过上面方案,仔猪安全断奶,顺利转群。
|